什么是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系統效率
- 技術支持
- 211 次瀏覽
- 上海太陽能熱水工程公司
什么是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系統效率
什么是太陽能熱水系統效率?是不是做一個太陽能工程的話,它的系統效率越高越好?這是很多對太陽能不是很了解的人員所會提出來的問題。在百度知道上面一位網友的提問,一位應該是太陽能行業的工程師的回答很是專業,現把什么是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系統效率轉載過來,以與大家共享。 所謂太陽能系統效率,也就是系統將光能轉換成熱能并儲存起來的能力,它不只是某個部件的質量優劣,必須把優秀的零部件,精確的設計和嚴謹的施工整合起來,才能組成一個安全、穩定、高效的系統。太陽能系統國家標準20095-2006的要求,系統效率的公式為η=Q/A*H,Q為集熱系統得熱量,A為太陽能集熱器的輪廓采光面積,H為測試期間累 計的陽光的輻照量。一般情況下Q通過儲水箱內一定量水的溫升來獲取熱量值,A通過實地測量獲取H通過照度計實測獲取,目前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國家標準為 41%。影響太陽能系統效率的因素就太陽能熱水系統而言,有四個環節:集熱、輸熱(換熱)、控熱、儲熱四個環節。集熱環節:無論是管式(真空管、U型管、熱管)集熱器還是板式(平板)集熱器,都是光能轉變成熱能的初始的地方,集熱能力(集熱率)和往外反射熱量(反射率)的能力的總和,反映出該集熱器集熱能力的大小。所以應選擇集熱效率高,反射率低的集熱器,集熱的膜層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現在太陽能廠家特別喜歡炒作的一個地方,其實除了膜層之外還有集熱器真空度、集熱傾角、膜層效率衰減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集熱器的效率。輸熱(換熱)環節:集熱器流道、循環管路、換熱器、循環泵為主要部件,也就是將熱量從集熱器內部通過流體,在管道的輸送下將熱量傳遞給蓄能體。整個的集熱器產生的熱量是否能夠適時、均衡的釋放給流體,里面有流量、流速、溫度差異、流量平衡的問題。水泵的流量和揚程大小、循環管道的粗細、管路同程等程的布置、串并聯的連接方式會影響流體均勻進入每塊集熱器的流經狀態。另外管道每天不停的集熱循環(溫差循環),輸送熱量的過程中,會散失很多熱量,散熱的多少與保溫防護能力、管路的表面積大小都有關系。控熱環節:最常用的模式是溫差循環,當集熱器溫度高于儲熱水箱的溫度達到設定的啟動條件時(5-10°可調),循環泵啟動,關鍵是兩個溫度探頭的鋪設是否能夠真實的反映實際情況,當探頭鋪設在集熱器水口外側時,會導致集熱器溫度傳遞延遲,并明顯低于實際集熱器內部溫度(10-30°),這樣會導致系統效率明顯下降。儲熱環節:國家標準給出每平米的水量配置按照75升水來設計水箱容量(每天溫升30°左右),但每天用戶實際的用水量往往是波動的,陽光的輻照量每天也是波動的,這就意味著,當每天都定量使用熱水時,水箱容量按照理想數據設計最合適不過,實際運行中,水箱的熱水經常會出現高溫(65°以上),這時系統效率隨著溫度的上升,系統效率不斷下降(由于系統相對環境溫度的溫差逐漸加大,散熱逐步增多)。所以,水箱設計的容量要大一些,系統效率會有很大改善。另外,針對24小時用水的用戶,為了更便捷的獲取熱水,可以將水箱進行雙艙設計。形成以上各個環節的原因主要由于技術因素、成本因素、生產模式的因素,三大要素造成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也詳細說明了為什么我們做太陽能熱水器工程系統時都是做大不做小的原因了。大家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在技術方面:每個客戶的用水的需求不同,建筑情況、水質情況、常規熱源情況、使用熱水的的情況都會有差異,每個客戶需要個性化的設計。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設計、施工標準,也沒有這樣的學習專業,造成了各種系統五花八門,水準參差不齊,缺乏準確的設計數據,靠經驗推算,造成大量垃圾項目。當然,很多的垃圾項目,也與客戶最初的成本核算有關。但技術還是最主要的。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所以,如果您有太陽能熱水工程方面的需要,一定在貨比三家,多問幾個為什么,把設備的參數了解好后面做打算,一套太陽能熱水工程設置,一般都是使用在十年以上的。
- 上一篇:« 太陽能熱水器工程系統集熱器安裝傾角及距離的計算
- 下一篇:2014年太陽能熱水器工程模塊最新分類介紹 »